首頁 > 新聞中心 > 行業動態 > 正文
「三網融合」重啟:電視的生態在發生什麼變化?
時間:2014-04-30 15:48:18     來源:流媒體網

【流媒體網】摘要:對於當前火熱的互聯網電視OTT TV,有著多種解決方案,如基於有線的DVB+OTT。其實對於傳統廣電機構來說,不妨學一學小馬哥,用壯士斷腕的姿態重起爐灶,用互聯網的思維和組織架構來培育能與現有有線營運商匹敵的OTT營運團隊,恐怕是目前的最優選擇。不管是DVB+OTT,還是OTT+DVB,都是延緩夕陽化的權宜之計。

(本文作者系北京電影學院中國電影產業研究院副教授張銳)

「三網融合」曾經是寄託了一代廣電人夢想的熱詞。由於政府規制和技術演進等多方面原因,多年過去,全國的廣電網路依然是一盤散沙,「三網融合」的提法已被學界和業界冷落數年。2014年春節前夕,國家有線即將掛牌的利好消息傳來,廣電總局宣布了國網的領導,廣電人的三網融合夢重啟。

一、現實中不斷演進的「三網融合」

對三網融合的理解,最早的片面理解是「三網合一」,也就是三張網在網路物理層面的統一;再後來,三網融合被解釋為業務的融合,也就是廣電和電信營運商的相互進入,形成應用層面的融合;21世紀的第二個十年,進入移動互聯網時代,「多屏分發」和OTT成為關鍵詞,廣電和電信營運商都開始被管道化,融合也增加了新的涵義和解釋。

談談自己的切身體會,作為在國內廣電行業混跡十多年的廣電科技老兵,這兩三年參加行業會,最明顯的感覺是參會的人在跨界,眾多通信,IT以及互聯網的精英開始出現在這個圈子。這些跨界的朋友來自崛起的自媒體,深圳的終端製造商,互聯網大佬,跨國的內容商。
其實這就是現在的三網融合,它正在發生,而且來的很劇烈。這種融合最明顯的表現在人的融合,人的跨界。我在這個圈子反而像是一個初來者,我的以前的老行業朋友都不見了,他們在封閉的溫水裡繼續做著幸福的青蛙,即使已經感覺到沒,也很難再跳起了。

二、渠道多元化,跨界的融合

上世紀末產生的PC互聯網,影響的主要是書房;而發端於21世紀第二個十年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則是移動革命和客廳的革命。客廳革命發端於傳輸渠道的多元化,也就是視頻的「泛在」,主要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IPTV的普及。以上海百視通為代表的廣電營運商推出的IPTV首先對有線網的客廳壟斷地位構成了挑戰。IPTV的快速發展成就了上海百視通在資本市場成功上市,並成為全國性的廣電新媒體公司;與此同時,IPTV使得地方廣電集團和總台被迫在傳輸渠道方面進行左右手互博,形成了傳輸渠道的「競合」格局。

第二個階段是OTT TV的出現:從互聯網的特性來說,IPTV具有過渡性質,而互聯網電視OTT TV必將取代IPTV。OTT TV的出現,徹底打破了電視傳輸渠道的壟斷性,使得電視行業開始從封閉的花園走向互聯網的藍海。伴隨著OTT的一路高歌,客廳革命真正到來。

如果把上述三種傳輸管道和電信做個比較,DVB就是當年的有線固定電話、IPTV好比2G和3G行動電話,OTT 就是4G。視頻的「泛在」是大勢所趨,視頻傳輸管道的產業格局必將面臨重構。未來,概念之爭逐漸淡化,在監管博弈下的相互融合和生態重構將成為關鍵。

客廳革命的主要特徵就是「跨界融合」。這種跨界和融合主要體現在產業參與者的融合:原有的封閉產業鏈被打破,通信、電視機製造,終端生產商、視頻網站紛紛進入電視行業。儘管廣電總局通過牌照進行管理,但開放的大門已經打開。

三、營運商管道化,生態的重構

回顧2013年,全球傳媒行業最大的熱詞,一是在廣電行業的OTT互聯網電視,第二個就是報紙,即報紙的停刊、關閉以及重組。

互聯網對電視傳輸渠道帶來的最大衝擊就是管道化,即OTT。有線網的管道化趨勢是不爭的事實,電視機終端面臨著多種傳輸渠道的選擇。國家有線的掛牌,必將重啟廣電網的跨地域整合,也將加強IPTV和OTT等視頻業務的行業壟斷和議價能力,對行業生態的影響也不能低估。

互聯網顛覆了傳統電視的生態鏈。傳統電視的生態鏈是由內容生產商、播出機構電視台、傳輸渠道有線網路和廣告公司構成的封閉產業鏈,而互聯網的發展顛覆了這個生態鏈,主要表現在重構了產業鏈,新的參與者進入,以及延伸出新的商業模式。

2014年,也必將是視頻傳輸管道的生態重構之年,整個電視的生態重構已經拉開大幕!我們分別看看最近這些視頻管道都發生了什麼變化?

(一)止跌的有線電視

深圳天威視訊發布公告,截止2013年12月31日,公司共擁有的有線數字電視用戶終端數為112.34萬個,較2012年底減少了0.87萬個;交互電視用戶終端數為45.83萬個,較2012年底增加了2.39萬個;付費頻道用戶終端數為5.44萬個,較2012年底增加了0.06萬個;有線寬頻繳費用戶數為21.76萬戶,較2012年底增加了2.43萬戶。

我們來分析一下天威的業務情況,最傳統的單向標清業務從2008年至今一路負增長,用戶總數從2011年至今一路負增長。但天威及時進行了戰略調整,重點業務放在做寬頻和高清雙向業務。2013年在收入、利潤和雙向高清用戶總數三個關鍵指標均取得歷史最好成績。這說明單向有線電視受的衝擊是明顯的,全國近2億單向用戶將成為爭奪的對象。

(二)進入「+」時代的IPTV
在深圳一朋友家,用的是深圳電信和深圳廣電聯合推出的IPTV,60寸的大屏,畫面依然很清晰。深圳IPTV原本固守關外的形象已經徹底擺脫,和有線營運商天威視訊提供的高清和點播服務沒有品質的區別。

在紅火的OTT面前,IPTV雖然是技術層面的過渡產品,但定位準確,服務保證,收費穩定,從這點來看,IPTV的生命周期遠沒有結束。深圳正在做下一代IPTV,將集IPTV和OTT優勢於一身,將是用戶體驗極好的產品。

北京廣電在13年臘月初八也推出了升級版的IPTV,即IPTV+。北京IPTV+,直面競爭對手互聯網電視,推出包括定製劇場、優酷專區、HIFI影院(5.1環繞聲、3D)、深度專題、卡拉OK、電視挂號、教育在線、生活服務等高清和互動應用。

IPTV業務原有的商業模式是被電信營運商和寬頻業務捆綁,「免費」搭送給用戶。這種捆綁模式也有所突破,深圳IPTV在2012年5月取消捆綁,大躍進時代結束,但新增用戶發展速度令人鼓舞。

IPTV沒有有線電視官二代的優勢,也沒有OTT富二代的優勢,但升級后依然有競爭力。電視當前的主要問題是主要傳輸手段--有線電視太落後,大多數有線電視依然是單向的,觀眾被迫轉向雙向的網路視頻。深圳IPTV實踐已證明,高清IPTV和高清交互電視能吸引用戶重返客廳。

(三)OTT TV,賣水經濟?
2013年,最熱鬧的關鍵詞就是OTT和盒子。OTT與上述兩種管道最大的不同在於它的開放性。因為開放,OTT就有了互聯網的特質,原有的圈塊地,收過路費的模式已經失效;因為開放,OTT充滿了想象空間,於是熙熙攘攘,皆為其來;因為開放,地域和行業被打破,於是開始跨界,於是需要牌照,需要集成,構築了攔海大壩。但互聯網的藍海,這些都是攔不住的。

熱鬧歸熱鬧,OTT面臨盈利模式不清晰,價值鏈條不封閉,利益相關方眾多,前景還看不透。唯一看透的是熱鬧的OTT會展經濟,還屬於賣水經濟。OTT尚待實現的商業模式,可能包括媒體的眼球廣告收入、新體驗下的用戶付費收入以及基於開放平台的增值業務,但這些都還處於用戶培育期。未來,一切都由市場說了算。

(四)爆發增長的4G

2014年元旦之後,中國移動宣布在2014年發力4G,建成全球規模最大的4G網路。全年預計建成4G基站50萬個,銷售4G終端1億部以上。中國移動即將普及的4G,必將帶來移動視頻業務的大發展,與此相關的視頻業務和應用必將開始爆發增長。

四、互聯網思維,模式的轉型

傳輸管道是為內容服務的,便利性、體驗度、內容質量是三個關鍵。對用戶來說,關心的是業務體驗,對營運者來說,關心的是商業模式。

OTT帶來的互聯網思維,使得傳統廣電的商業模式面臨轉型,機遇和挑戰並存。

機遇方面,互聯網使得這個行業開始從封閉的夕陽產業開始朝陽化。具有互聯網特徵的OTT,帶來了新的商業模式和運作模式,使得傳統廣電機構有可能成功轉型為具有互聯網基因的全國性新媒體公司。典型的如上海SMG、杭州華數、湖南廣電的芒果TV都有可能勝出。

但對於大多數廣電機構來說,可能面臨的挑戰大於機遇。首先是各地有線營運商被管道化後面臨的業務轉型;此外在內容生產方面,開始面臨視頻網站等新進入者的競爭,國內幾個大的視頻網站在內容自製和內容版權方面,已經開始對電視台的傳統強項構成威脅;在商業模式方面,傳統的4A公司、數據公司和電視台的鐵三角關係將被打破,電視台廣告很難持續增長;在終端和用戶方面,「觀眾」開始成為「用戶」。OTT盒子的大量出現,開始搶奪傳統觀眾。傳統電視一旦喪失用戶和終端,將失去對電視產業鏈下游的控制,將徹底淪為內容生產商。

騰訊CEO馬化騰關於微信曾經有些感悟,大概是說,與其讓別人打敗,不如成立打敗自己人的團隊。如果騰訊沒有張小龍的微信團隊,將面臨一場災難。這場災難來自可能微信的競爭者米聊,或者是淘寶的來往,或者是網易的易信。其實這也是騰訊的核心競爭所在,一直有危機感,一直在跑馬圈地,一直在模仿創新。小馬哥的言論實際是對騰訊戰略的贊同,如果沒有騰訊敢於推出QQ產品的顛覆者微信,QQ必將被別人的微信打敗。

在企業變革中,對現有既得利益團隊,成立競爭者,進行左右手互搏,不是容易做到的。這種阻力一方面來自於企業內部原有業務部門的老員工作為既得利益者的無形阻撓,如微軟、諾基亞和IBM的轉型,都受到了原有業務板塊的慣性阻力;另外一個阻力來自企業固有的文化和基因。如華為公司從電信設備轉型為手機終端商,就面臨很大的企業文化轉型。同樣是製造,電信設備和手機終端的要求完全不同,面臨從B2B到B2C的轉型,從製造到服務的轉型,從全包到眾包的轉型。華為的手機終端業務還是脫不了設備製造商的痕迹,很難匹敵競爭對手三星。回到騰訊的QQ和微信,還基本屬於同樣的IT企業基因,但也面臨從PC互聯網向移動互聯網的轉型。

相比騰訊和華為,傳統廣電的跨界轉型更為困難,上述兩種阻力會同時阻礙轉型。

我們回到廣電的傳輸渠道之爭。一家擁有有線公司的廣電機構,是很難有足夠的戰略勇氣投入互聯網傳輸通道的,頂多算是做面子工程和戰略布點。上海百視通全力做成的IPTV,其部分原因是SMG並不掌握大文廣的有線網路。深圳廣電的IPTV當年也遇到了左右手互搏的困惑,即使有投入,與有線營運商天威視訊還是有天壤之別的。此外,在文化基因方面,有線電視和OTT屬於完全不同的基因,因此也有著不同的玩法和打法。有線電視屬於傳統廣電和營運商的基因,而OTT則是互聯網的基因。從這點來看,OTT TV相當於廣電行業的微信,有線網路相當於廣電行業的QQ。

對於當前火熱的互聯網電視OTT TV,有著多種解決方案,如基於有線的DVB+OTT。其實對於傳統廣電機構來說,不妨學一學小馬哥,用壯士斷腕的姿態重起爐灶,用互聯網的思維和組織架構來培育能與現有有線營運商匹敵的OTT營運團隊,恐怕是目前的最優選擇。不管是DVB+OTT,還是OTT+DVB,都是延緩夕陽化的權宜之計。